据呼伦贝尔森林消防:
2022年12月以来,根据应急管理部、国家消防救援局和总队统一部署,呼伦贝尔支队抽调200名指战员分赴安徽省六安市、滁州市执行跨省驻防任务。进驻以来,为全面锻造“五全”国家消防救援机动劲旅,驻皖队伍以总队“双一流”建设和夺取先进支队“三连冠”目标为统领,以“三战”体系建设为抓手,在皖美大地绘就了一幅幅忠诚蓝图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每一次的回眸展望,都是一次精神洗礼。回首四个月的灭火救援工作,我们聚焦实战,提质强能,以实干笃定前行;我们真抓实干,令听景从,以汗水浇灌收获;我们迎战风雨,逆火而行,以拼搏守护安宁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打开安徽驻防队伍灭火救援工作“图景”。
精细精实抓备战,绘就火灾“防控图”。
我们深入周边重点地域进行战场勘察,掌握安徽地区驻地植被、水文地理、力量分布等信息,累计行程2800余公里,完善兵要地志,修订四类方案,绘制防区植被覆盖、水源分布、森林资源等各要素作战地图8张,确保防控更精准。根据“防火专项行动月”活动安排,采取异地同步、多路共巡等形式,与驻地应急、林业、武警共执勤、同行动,全方位、多渠道构建森林防火“大联动”格局。完成为期11天的节日战备防火执勤,累计前往9处执勤地域,发放防火宣传单3000余份,防火宣传品800余份,张贴宣传标语30余条,携装巡护800余公里,受教育群众15000余人,帮民助困100余人次。针对驻地“路窄弯急,林密坡陡”实际,探索建成“一组、一班、两队”(一个精干指挥组、一个突击班、一个常规分队和一个水泵分队)模式,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优化。结合皖北、皖中、皖南地理交通,构建2小时、4小时、6小时响应圈。针对安徽地区烧秸秆、熏腊肉、祭祀等习俗,积极筹划防火宣传巡护,主动参与防火督查、隐患治理、林下可燃物降载,坚决防范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。
有声有色促融合,绘就密切“协作图”。
入驻后,第一时间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,分别前往省应急厅、六安、滁州市应急局、林业局10余次,召开工作联席会6次,视频对接会1次,完善信息共享、联席会商、应急联动、培训演练等工作机制,寻找业务工作“共识点”,清楚我们任务是什么;我们优势是什么;我们能做到什么。努力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。根据总队前指安排部署,我们全面推开了以“战场环境大调研、森林防火大宣传、专业技能大培训、隐患治理大督查、动中抓建大建设”为主线的“五大”活动,效果显著。结合“五大活动”我们又细化制定“皖美行动”方案,选派教官团深入各市县区为应急系统、地方专业扑火队开展业务培训,帮助地方单位培养森林防火灭火技术人才1800余人,开展17次防火常识培训宣讲,与驻地各业务部门联合开展隐患治理督查15次。与六安军分区共同开展联演联训,建立协同联动机制,得到军地一致好评。协助应急管理厅前往安徽省12个中高森林火险市开展防火督查调研,配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完善地方防火队伍建队标准,组织全省16市专业防火队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,通过以上做法,为安徽省森林防灭火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。打通媒体通联,邀请“中安在线”记者跟队采访,共同策划宣传防火行动,实现品牌强强联合,拓展行动覆盖力,全方位、多渠道构建森林防火“大联动”格局。
从难从严提能力,绘就实训“实战图”。
按照“火怎么打、兵就怎么练”的要求,我们结合驻地实际,选定野外战术训练场(大别山风情谷、琅琊山森林公园),每周四从严抓好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,围绕前进指挥所开设、山地远程输水、高山以水灭火、野外负重行军、绳索救援技能等内容开展专项训练,针对安徽省地域地形特点开展5个战法研讨(山地多泵配合以水灭火;孤山断崖灭火作战;"一组、一班、两队"模式在山地森林灭火中的应用与探索;长距离摩托化机动的组织与实施;支队级灭火作战精干前指编成规范),形成了5个战训战法,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,队伍的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利用总队下发“金斯顿”大功率水泵开展山地条件下长距离水泵架设探索,现已实现山地条件下6公里远程输水。3月份以来,安徽省舒城县、凤阳县先后发生3起森林火灾,霍山县与湖北英山县交界处发生1起火灾,队伍紧急驰援,首次实现水泵灭火分队堵截火头,交接扣头,有效检验了“一组、一班、两队”实战效益,特别是在湖北英山灭火作战中,支队前指果断出击,在湖北地域实施跨区指挥,向协同作战的地方各级力量队伍,展现过硬作风、素质,为他们演示了灭火作战现地教学。
晓战金鼓守一域平安,旌帜满山护八皖神秀。回首四个月的“皖美之行”,我们驻防队伍破题攻坚、迎难而上、锐意进取,为安徽省森林防火工作贡献了“呼伦蓝”力量。我们全体指战员凝心聚力、披坚执锐,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,得到了各级首长的充分肯定和驻地人民的高度赞誉。下步工作中,我们将踔厉奋发,勇毅前进,把好思路、好方法、好作风传承到队伍今后的全面建设中。
拟稿人:刘创、安卓优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